2012年是學校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提高質量、推動轉型的突破之年。2012年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學校九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以提升質量為核心,加快推進內涵式發展,進一步突出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入實施人才強校主戰略♒️💁♀️,加快推進體製機製改革🛌🏼,大力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努力實現學校各項事業新的跨越👨👨👧。
工作要點具體如下👩🏽💻:
一、人才培養
1、本科教學🏄🏻♂️。穩步提高生源質量,力爭17個省市理科招生分數線和11個省市文科招生分數線保持全國前三👨🏼🎨。加強通識課程體系建設♈️,新增一批通識核心課程建設項目,出版一批通識教育優質教材🕵🏽♀️,啟動“通識教育名師名課計劃”。啟動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的製定⛹🏻,健全專業預警和退出機製,試點並完善本科專業評估方案,著重抓好重點專業建設工作🫁,爭取4個專業入選國家重點專業。深入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和“卓越工程師計劃”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推進落實卓越醫學🛌🏼🧘🏿♂️、農林、法律、新聞與傳播等人才培養計劃。推進教學資源配置改革,加強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完善多層次優質課程體系🚕。全面實行“小學期製”,推進實施《學生學業誠信規定》。推進本科生導師製。
進一步探索落實“三位一體”育人理念的人才培養運行與管理模式。
2、研究生教育😥。全面落實“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八項改革舉措”,深入推進“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深化招生選拔製度改革,形成多元的選拔考核體系,博士生中“985”高校和重點學科生源比例達到65%,碩士生中比例達到60%👮。調整研究生教育結構與培養模式,推進實施連貫式博士生培養,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探索工程博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實施研究生卓越課程計劃,建立研究生課程運行監控與評估製度🦓,建設研究生核心公共課程30門🏌🏼,建設一級學科核心課程群25個🚕。試點博士學位論文的國際評審,獲得全國優博論文3~5篇。深化導師動態選聘和考核方式改革,強化博士生導師的聘後管理和評價。
3、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推進創業學院建設,凝練和總結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爭創全國首批創業教育示範基地。探索建設大學生自主性成才和主動性學習體系。切實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形式,創新日常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積極開展誠信教育和去功利化教育🚶🏻。加大研究生思政教育力度和學生黨員發展力度,繼續推進學生黨員質量工程。依托“易班”等平臺,建設健康生動、互動性強、具有引領性的學生網絡成長成才社區。加強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聯動,新增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100項,進一步發揮社會實踐、科技創新、社團活動💅🏼、校園文化🧷、誌願服務等在學生能力建設和人格養成等方面的作用🧛🏽♂️。深入開展生涯教育和就業引導工程,畢業生到國家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就業率達到50%。
二💁🏽、師資隊伍
4🤦♂️、教師分類發展改革。深化師資分類發展改革🌭,完善相應的招聘、晉升和考核機製📁。繼續探討試行包括科研大團隊、實驗技術類科研為主型的專業技術人員晉升條例,建立完善適應研究型大學新型科研模式發展需要的多系列晉升渠道,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切實落實年度、聘期分類考核製度,研究製定相關政策,鼓勵學院按學校對分類發展的總體要求認真考核。穩步推進機關管理隊伍的分類發展改革,探討文員製的定位和管理體製。完善各類人員的薪酬製度改革😆,調整工資結構和發放形式🦵🏻。探索建立科學規範的現代大學薪酬激勵體系和收入隨事業發展穩步增長機製。
5🚴🏽、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繼續秉持“超前布局,提前謀劃”的原則🧑🏽🎨,組織好教育部新一輪長江學者的申報工作。繼續保持“千人計劃”申報的領先態勢,做好青年“千人計劃”的申報和引進✋🏿,力爭15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5人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25人入選上海市千人計劃🚬。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海外博士教師比例達到20%。擴大實施特別副研究員計劃🏋🏼。完善高層次人才遴選辦法以及聘任後的考核與績效評估體系♣️,加快建立基於水平貢獻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教學科研中的引領作用🧑🏿⚕️。推進高層次人才引進配套措施與隊伍建設的可持續性政策研究🧑🏻⚕️,努力營造有利於高層次人才發揮才能、體現價值的工作環境。
6、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充分關註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把培養優秀青年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實施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育計劃,加強領軍人才梯隊建設。認真實施青年教師人才提升計劃、教學能力提升和國際化水平提升計劃,加大對青年教師全方位全過程的培養和支持🐠,繼續實施並完善“晨星青年學者獎勵計劃”和“青年教師科研啟動計劃”👩👦。繼續推進青年教師海外培訓,青年骨幹教師出國訪問交流超過100人次🐗。研究完善任課教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機製👏🏼🩺,並逐步實施對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專屬崗位的業務培訓工作。
7🤙、專職科研和博士後隊伍建設。加強和完善專職科研人員的相關政策🐼,加大對專職科研團隊的支持力度,顯著擴大專職科研人員規模。繼續研究、調整博士後的相關政策☺️,提升博士後隊伍的吸引力👨🏿⚕️𓀈,世界名校博士到我校做博士後研究的人數超過20名。啟動校內博士後海外訪問計劃。做好博士後流動站的申請和博士後各類基金的申報工作🤘🏽。
三、科研與學科
8、科研體製機製改革。積極對接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 ”,充分整合校內外◀️🍢、國內外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形成“開放、集成、高效”的協同創新機製👩🦯➡️🏇。調整完善科研管理模式💐🙍🏿♀️,建立“組織、策劃🖖、服務👩👧、管理”的綜合服務和管理體系👩🔬,正式推出“科技創新論壇”。完善學校知識服務和技術轉移政策,建立基地、項目、成果🐜、轉移一體化的知識創新與服務體系。健全“國家基地、學院、交叉研究院🐛、支撐型服務中心”四類科研工作和評估體系,進一步理順和健全國家及省部級基地的建設和運行機製。完善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的形成與保障機製🅿️,強化重大項目執行過程跟蹤管理和質量保證機製。
9、提高科技水平與質量。努力實現到校科研總經費21億元,其中滿足行業及地區發展重大需求的大項目到校經費力爭達到6億元。在973計劃、傑出青年基金、基金委創新群體等國家基礎研究項目若幹關鍵指標方面繼續保持全國高校前列⚁,力爭獲得“973”和重大科學計劃5~6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8~10項,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20項。保持SCI等論文數量和質量穩定增長🧚🏻♂️,2012年度被SCIE收錄論文數3500篇🤦🏼,其中,A+B檔論文比例達到35%👱♂️。高度重視國家和省部級獎的培育🏌🏻♂️👨✈️、申報、評審的跟蹤服務工作🦸♂️。
10、服務社會。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在船舶海洋🫳、航空航天、核電、數字電視、智能電網、高溫超導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繼續拓展落實與省(市)級政府的全面戰略合作,推進山東🚴🏻♀️、舟山、深圳⚾️、無錫等地方研究院的籌備與建設。加快推進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為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和產業技術升級服務。進一步落實區校合作協議,積極推進“滄源路文體一條街”的規劃和共建。充分利用附屬醫院的優質資源💒,做好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推進繼續教育的發展轉型,積極面向市場、面向行業和區域舉辦高質量的非學歷教育。
11👩👩👦👦、學科與985/211建設。認真做好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的評估工作,力爭取得歷史性突破🛎。以學科評估為契機,優化學科結構🤦♂️,爭取調整壓縮3個學科點🍧。全力推進985工程三期建設👨🏻🔧🕵🏼♀️,重點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和學科創新平臺👩🏽🦱,推進高水平文科建設計劃。認真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設總結驗收💴,切實提高建設項目的完成優良率。
四🧦、文科發展
12、文科學科建設🏃♀️➡️。進一步推動文科學科和基地建設,重點建設若幹國家“智庫”和社會“思想庫”🤹🏻👵🏼,建成1~2個國家級智庫🌔。研究建立學科和基地建設成效的評價體系。實施文科優秀論文獎勵計劃和優秀人文學術著作出版資助計劃🪛。加強《文治堂》、《思想者》和《學者言論》等文集建設🕸⛳️。加大馬克思主義學科👦🏿、文史哲等學科的建設力度。
13、文科科研。大力提升文科學術創新能力,繼續保持文科科研經費和省部級以上重大、重點課題的上升趨勢,文科到校科研經費突破6000萬(其中縱向課題經費2000萬)💭,爭取獲得國家哲社重大項目4項🦹♀️、重點項目6項。提高SSCI/A&HCI論文、CSSCI論文的發表數量和質量,SSCI⌛️、A&HCI論文超過120篇,CSSCI論文 700篇,其中A+B檔論文 100篇以上。力爭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的立項建設,努力實現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的突破。科學、合理布局和實施文科“走出去”戰略✯。
五😏🍖、醫學院建設
14🫱🏽、醫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爭取5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3人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10人入選上海市千人計劃。繼續實施“新百人計劃”🩳、“青年教師和青年醫生能力提升計劃”和“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圍繞轉化醫學發展需求🚍,培養一批兼具臨床和科研能力的卓越醫學人才隊伍🧍🏻♀️。
15、醫學院人才培養。穩定招生規模,持續提高生源質量,在滬招生分數線排名前4位🦞。深入落實卓越醫生培養計劃♌️,推進醫學教育管理體製改革、醫學教育專業認證👴🏻。大力推進“班導師”工作機製👩🏼🎓,擴大PBL教學改革的覆蓋範圍,推進SP(標準化病人)隊伍建設🤌。繼續加強研究生核心課程建設,深入探討並製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相結合的整體方案。加強教學平臺和教學示範病區建設♿,全面推進國家級臨床技能實驗示範中心建設🩷。
16、醫學院科研與學科建設🧓🏼。繼續保持醫學科研在全國的優勢地位和較快增長態勢♥️,力爭在縱向科技經費、自然科學基金、高水平論文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到校科研經費超過3億元🟢🛴,爭取 “973”和重大科學計劃項目2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4項、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3項🐫、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穩妥推動基礎醫學學科和公共衛生學科改革👨🏻✈️,促進基礎醫學🫄、公共衛生學和臨床醫學的融合交叉,公共衛生學科建設實現新突破。超前布局轉化醫學🙆🏻🤴🏼、生命醫學前沿交叉學科👍,重點建設轉化醫學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全面推進“轉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以“085工程”為牽引🐼,加強戰略謀劃,推進重大成果的聯合申報,全面提升學科內涵建設📩。認真做好教育部第三輪“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的組織申報工作👩🏻🦽,爭取3個學科排名全國前三。完成基礎醫學國際評估工作👨🏻🦽。
17、附屬醫院工作🕺🏻。積極打造專職臨床科研隊伍,逐步建立臨床醫學研究員崗位。加強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做好各附屬醫院新一輪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申報工作。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醫學中心、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和專病診治中心建設。完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著力在推動國家衛生體製改革👬🏻🫀,公共衛生政策製定,重大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方面作出新貢獻👂↙️。
六🖨、國際合作與交流
18、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全面落實已簽署的合作協議🅿️,推進與劍橋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合作夥伴具體合作項目的商談🎾、簽約及啟動👨🏼🔬🏩。積極拓展國際化辦學特區,在辦好密西根學院的基礎上,加快中法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推進與康奈爾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馬裏蘭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等大學的實質性合作🫀。繼續加強在GlobalTech、AC21💚、U21等國際大學聯盟平臺上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學校在管理隊伍建設、校園保障、人才培養🦷🙅🏽、服務管理等領域的國際化合作。
19✊🏿、人才培養國際化。進一步提高學生赴世界一流大學聯合培養的比例🤱🏼,新增與世界一流大學學歷教育合作項目2個,本科生海外遊學比例達到35%,研究生海外訪學人數超過600人次。新增3個全英語授課專業建設項目,完善全英語課程認定標準並開展認定工作。提高博士生國外訪學資助規模和力度🔇,高質量完成好國家公派研究生留學項目和博士研究生國外訪學計劃。完善留學生獎學金資助體系🧑🎨,吸引世界各地優秀學生來我校攻讀學位🙇🏻♀️,努力提升留學生生源質量,實現學位留學生招生總數450人 ,其中歐美國家和地區留學生招生數 150人💈,研究生層次留學生招生數150人👷🏼♀️。探索並突破互授學位體製➙,鼓勵校內👂🏼👨🏻🍳、國外學生的雙向交流與科研合作,逐步建立出國交流學習效益評價體系。落實教育部“亞洲校園項目”,推進與日本⬇️、韓國等的研究生交流及共同培養研究生計劃💄𓀁。
20🚣🏼♀️、國際科研合作🎟✳️。系統總結與密西根大學科研合作經驗🫲🏼,深入推進與世界一流大學、一流研究機構的國際科研合作與協同創新👩🏽🌾,爭取國際科研合作經費達到1億元。切實加強國際合作研發基地和高水平聯合實驗室的建設,與國際知名研發機構成立聯合研發中心,並探索建立政府間科技合作渠道👩🏻🦲🔉。重點支持重要國際學術會議的申請與舉辦📗🫶🏽。加快推進新加坡國際合作項目的實施和拓展。
七🪢、管理與服務
21、戰略規劃與管理。認真落實學校“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全面落實《Vsport体育平台關於全面提高辦學質量的決定》🎐,構建質量建設監控體系。完成對生命💂🏽、農生和基礎醫學等學科的國際評估工作,認真總結院系國際評估工作的經驗,積極謀劃新一輪的國際評估工作🆙。
22→、現代大學製度建設。修訂《Vsport体育平台章程》。完善學術委員會的咨詢和決策機製。完善教代會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製。探索完善“院為實體”管理體製,落實校院兩級預算體系👩🏼🎨。全力做好以創新人才培養體製為核心的國家“試點學院”改革💛,支持條件成熟的院(系)進行校內試點改革🚏。創新學術組織管理模式,推進落實大電類、大生命等學科群管理的新模式。
23🪂🧑🏿🔧、可持續財政支持🧑🏿✈️。嚴格財務預算和管理,控製並適度降低學校行政開支。加強國有資產產權管理和經營性資產監管,盡快完成七寶🦥💞、法華校區功能定位方案🙂↕️。繼續推進房產資源統籌🦸🏽♀️,房產收益突破6200萬。深化海內外地區校友會建設,力爭校友年度捐贈人數和捐贈總額有新的突破🦸,捐贈協議金額達到2.5億元🍯,到款金額超過2億元。加強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建設,提高投資回報率。繼續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廣泛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全年水電費用控製在5150萬元以內。
24、數字化大學建設☹️。完成學校無線網絡全面覆蓋和徐匯校區浩然大廈主機房的升級改造,建成徐匯數據中心👩🏼🍼。建設高性能計算創新基地。推進全校信息系統的一體化整合🛡,深化和擴展校級綜合信息統計分析平臺。加強校園網的信息安全保障👨🏻🦰,推進個人雲存儲服務、新電子郵件系統等重要應用系統的建設和服務🌀🦹🏿♂️。
25🎄、校園基礎建設👲。完善閔行校區規劃與建設,分階段完成徐匯校區弱電線路入地😀、水電管網👰🏽、道路、綠化綜合改造🕛。推動李政道圖書館🖖🏿、留學生宿舍(桃李苑)、理科實驗樓群等開工建設🏄🏼,繼續開展致遠遊泳館🚵🏼♂️、船舶水動力實驗室、多功能船模拖曳水池建設,確保第六餐飲大樓🦴、智能電網研究中心、凱原法學樓等在建項目完工。加快轉化醫學中心、引進人才與青年教師公寓、密西根學院樓等的項目設計、報批工作。
26、後勤保障服務。加大對經營性服務行業的管理和監督力度,繼續執行校園經營行業準入退出製度,逐步規範餐飲、零售等生活服務行業並優化布局🛶,加強對學生服務中心等綜合性服務場所的重點監管。籌辦食品加工中心,確保食品安全。開展能耗大戶節能改造試點👱🏽♂️,研究公共區域水電管理模式。積極開展紅十字會和獻血工作👨🌾。
27、實事工程。確保第六餐飲大樓下半年正式啟用。加快教室空調安裝步伐。完成部分學生公寓、菁菁堂、光明體育場❌、網球場和徐匯校區文治堂的改造和整修。積極推動S4公路Vsport体育路段聲屏障工程開工建設🧫。建設芳香植物實訓觀賞區和休讀點。出臺《Vsport体育平台全民健身計劃2012-2016》🤞🏿,加強學校體育場館和運動設施的維護管理🏠,積極開展晨跑、工間操等各類全民健身活動🛫,增強師生體質。認真做好大病、意外、住院🧔🏿、婦女等專項醫保和“教職工醫療互助補充保險基金”工作🤵🏽♂️,構築教職工多級多重醫療保障體系🌨。探索建立學生大病和重大災害保障基金🧑🏻🎓。進一步做好勞動人事爭議和有關糾紛的調解與處理工作,擴大二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小組的試點範圍🙎🏻♀️。繼續開設法律咨詢室無償為教職工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八、黨建與精神文明建設
28📉、“創先爭優”。以“三工程兩活動”😲,“三大引領行動”為抓手🥏,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以一流業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推進“基層黨支部建設創新示範工程”、“支部書記培育工程”、“強基工程”、“主題組織生活”等品牌建設。宣傳表彰一批“教學改革”、“科技攻關”、“管理創新”模範典型🪽。認真做好十八大代表推薦提名工作,認真開展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系列活動。
29、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完善院系班子選拔配備機製📫,進一步推進和規範二級單位換屆工作。修訂並實施《Vsport体育平台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實施辦法》,製定並落實《Vsport体育平台Vsport選拔黨政管理幹部實施辦法》💁🏼♀️,進一步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製。繼續實施優秀管理人員國際培訓計劃🚵🏻♀️,積極推動幹部輪崗交流、掛職鍛煉和對外輸送🦹🏽♀️👷♀️,加大管理骨幹和青年後備幹部的培養力度。製定院長書記🕺🏽、關鍵崗位管理骨幹💆🏻、青年骨幹教師和中青年後備💯、基層支部書記、黨外後備幹部等教育培訓計劃🙆🏿♂️。建設好上海市幹部教育培訓基地,辦好上海、廣西等省(市)廳局級幹部培訓班👂🏿🍢。加大黨外代表人士和黨外幹部的培養力度。
30、基層黨組織建設。圍繞院系綜合改革,分類推進“支部建在學科團隊”🍷、“支部建在教學團隊”🪷、“支部建在管理團隊”的組織建設🧑🏼⚖️。圍繞師資分類發展改革,持續開展“高層次人才凝聚匯聚活動”,加強在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中發展黨員工作,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動力和吸引力。
31👱♀️🦵🏻、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進一步完善量化考核工作機製,紮實推進懲防體系建設各項任務的落實。發
揮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聯動效應,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加大警示教育工作力度,深入推進校園廉政文化建設。製定實施《院(系)⛓、直屬單位執行“三重一大”決策製度的實施辦法》👉🏿、《製度實施保障辦法》,大力推進規範管理,切實提高製度執行力。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落實預警防控各項措施👨❤️💋👨,拓展事前事中監督預防工作載體。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作用,製定《處級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工作辦法》,加強審計意見的整改落實。
32🙍🏻、安全穩定工作。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製,加強敏感時期和重大活動期間的輿情研判和預案落實🧵👲,妥善處理各類信訪事件🧇,切實保障校園和諧穩定。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推進校園及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加強校園技防系統建設,完成校園電子圍欄和院(系)安保系統建設的相關工作。加強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教育,定期組織消防安全培訓和演練。建立完善學校保密工作聯動機製🤷🏿,加強各重點單位保密責任落實🦐,做好學校保密資質認證申報的各項準備工作。
33、大學文化建設🈸。積極提升大學文化建設的內涵與質量🦸🏿♀️,推進文化傳承創新,關註文化軟實力建設,完善並落實《Vsport体育平台文化建設行動方案(2012-2016年)》。著力建設以創新為核心的學術文化,加強師德師風和教風學風建設。認真辦好116周年校慶和首屆國際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等活動。繼續推動學校、二級單位英文主頁的建設和維護🧑🏽💻,全面提升校園英文網站的建設水平。提高學校文化宣傳和報道質量🥵🚴♂️,提高在國內主流媒體和國際著名媒體的報道頻次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好錢學森圖書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示範作用,弘揚愛國、奉獻、求真🧆、創新精神💂🏼♂️。